安徽大学赋并序
张双柱
(1)
(2)
传唱百年之《安徽大学校歌》曰:“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1)新时代安徽大学校训曰:“至诚。至坚。博学。笃行。”(2)今吾恢复高考首届一学子,有怀母校,感佩莫名,故取其“诚坚博笃”四字为韵,列“起兴、溯史、振今、感怀”四段以赋之:
(3)
(4)
每见培李植桃兮,念清辉于烛影;每闻读书鸣磬(3)兮,念壮志以风情。所念念者,是谓安徽大学也!夫安徽大学,高行(4)鸿名。位巢水南,嫣然胜景;居蜀山北,灿若华星。承徽府之文脉,育皖江之代英。声名烜赫,气运昌明。是故陈乎大业,赞以至诚。
(5)
(6)
(7)
缅维创初,适逢西学东渐;昔在清末,追溯皖都培原。(5)随之辛丑强签,家国蒙难也;继至戊辰复办,宜芜阨艰兮。(6)欣佩敬敷求是,因时而变;兴教育才,顺势而便。(7)救亡图存,纳西学于经学之一体;经世致用,容皖风与国风而一元。洎乎改迁合肥兮,襟江带淮而道程大展;再上台阶兮,贯古通今而格局新翻。噫嘻!吾之学校虽数经易名,不忘初心也精神钦赞;吾之学人纵历尽颠沛,不遗余力也薪火遐传。济济将将焉,山川为之炳焕;皇皇穆穆焉,日月为之传宣。正可谓、柏松至劲,玉石至坚。兴衰几度,览前志而追叹;山水几重,抚壮图而共攀。
(8)
(9)
(10)
(11)
(12)
(13)
坎坷百年,纷纭一幕。今省部共建,青蓝齐跃。“双一流”业绩咸熙,三千界口碑殊卓。龙柏吟风兮,尤歆学府蕙风之薰;龙河溢晓兮,尽享蜀山春晓之乐。(8)老校区捐亭感恩(9),新校区击磬成乐。尊适之者云从,奉行知也自觉,重实验于精严,求教学以渊博。(10)期以独秀,荡志励行;动由至诚,修程宏拓。(11)至若文典阁也,犹书山得道之入门,学海传心之启钥。蕴风云于藏用,其道渊源;纳宇宙于胸怀,其心橐籥。若夫借鸡生蛋兮,江淮民办;借船下海兮,国际合作(12)……不一而足也,风采各各。问津感时,种玉成璞。运新安之水调理,藉乾嘉之风考朴。(13)今校之美也,美哉其模式;今校之伟也,伟哉其徽学。安大模式,特色徽学。
安大模式,鼎列允嘉;特色徽学,骈罗属续。一如校徽也,圆通阔达;一如学风也,和衷谨笃。是故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厚德载物;穷天下学识而习之,丰化夺目。与古今齐兮,则与古今流行;与天地准兮,则与天地辟阖。于是乎厚望不辱,斩棘披荆;初衷无违,经营成局。于是乎极深研几,夕惕朝乾;穷理尽性,高瞻远瞩。于是乎扶摇风起,世易时移;浩渺浪生,天翻地覆。夫黾勉修业,以为立身;竭诚进德,可许报国。行不言之教兮,由来尚矣;得无为之治兮,自古服矣。嗟夫!情以物感,心由目畅;日就月将,风淳地沃。安大先生,今生足也!安大学子,今生足也!
注:
(1)安徽大学校歌:创作于1933年。词作者程演生,时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曲作者萧友梅,系程演生任教北京大学时的同事,时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该歌由历史系陆发春教授于2006年11月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发现。
(2)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
(3)鸣磬:击磬成乐,喻办学育人。安徽大学新校区名曰“磬苑校区”,主题广场名曰“鸣磬广场”。
(4)高行:高尚的品行。行(xìng),德行。
(5)“缅唯昔在”句:伴随清末西学东渐浪潮,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批仁人志士将兴学作为救亡图存的关键。1652年,操江巡抚李日芃于安庆府创建“培原书院”。1733年,培原书院被确立为官办省学,1736年,正式定名为“敬敷书院”。敬敷书院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的官办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内。1897年5月,讲求西学的“求是学堂”也在安庆成立。
(6)“随之继至”句: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终于如梦初醒,全面启动新政。新政之一,要求各地省城书院变更为大学堂。为升级改造为“安徽大学堂”,1901年11月,在安徽巡抚王之春细密筹划下,城外的敬敷书院迁至城内,与求是学堂合并,次年正式命名为“安徽大学堂”,后又更名为“安徽高等学堂”。这是安徽省第一所大学。其后经历战火等原因,数次停办、复办,且数次更名。重大更名有:1928年4月10日,学校复办,更名为“安徽大学”。次年复更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再次复校,更名“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安徽大学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定名“安徽大学”。宜芜,指宜城安庆、江城芜湖。
(7)“欣佩”句:敬敷求是,分别指敬敷书院和求是学堂,该句盛赞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的合并,为安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8)“龙柏龙河”句:代指安徽大学老校区“龙河校区”,龙河校区位于蜀山附近,龙柏遍布,碧绿青翠。蜀山春晓,“合肥十景”之一。
(9)捐亭感恩:旅居台湾的安大老校友捐资在老校区眼镜湖建起一座湖心亭,取名“春晖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深深抒发了校友心中对母校的牵挂和感恩。
(10)“尊奉重求”句:分别指新校区四座主体楼:适之楼(学生活动中心)、行知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笃行楼(实验楼)、博学楼(教学楼)。
(11)“期以动由”句:分别指新校区两条大道:独秀大道(通贯校园南北的一条直线捷径),以独秀大道名之,以为对中共创始人之一的皖籍革命家陈独秀同志之纪念,同时昭示办好学校、一枝独秀之志气;至诚大道(S型主干道),以校训中“至诚”二字名之,取“诚”为立身、立校之本,应贯穿始终以至久远之意。
(12)“若夫”句:分别指另外两个校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位于史河路;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基地,位于泗州路。
(13)“运藉”句:指出安徽大学特色学科有二:一是占据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主流、影响长达数百年之程朱新安理学;二是冲破两千余年中国封建思想羁绊、开近代讲求实证科学先河之戴东原等乾嘉考据学。
往期作品回顾
1、平泉朝游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2、秋意萬千——《洛浦秋風賦》評賞——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教授·黃水雲
3、洛浦秋风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4、《洛阳八大景赋》·序——许结
5、龙门山色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6、读《龙门山色赋》随想——谭杰
7、自赋(以“我心无悔不负往生”为韵次用)——李新建
8、酒梁坊赋
9、读《俪叶集》感赋
10、我心中的李焕有教授——李新建
11、李新建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佳辞赋家”榜首
12、龙凤山古镇赋——洛阳·李新建
13、秋窗景色无限美(代序)
14、《青出于蓝》·序·李新建
15、《雪渠记》简评——李新建
16、缅贡酒赋(“香远益清”为韵)——李新建
17、百年赋·洛阳李新建
18、万隆会议赋——洛阳李新建
19、《花鸟传情赋》随李书民先生的摄影作品被美国《亚省时报》编辑入《光影之窗》一书
20、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赋
21、由《寒窑赋》说赋
22、芳华路小学赋
23、李新建先生《自赋》品赏——李永清
24、平泉朝游赋赏析——曹胜高赵金平
25、铜驼暮雨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26、李新建先生《铜驼暮雨赋》赏读及书法——李元星
27、春晴酒赋——李新建
28、马寺钟声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29、著名辞赋家孙五郎先生来洛阳进行文化赋能
30、赋都赋——孙继纲
31、嫦娥赋并序①——谭 杰
32、李程二弟子新婚赋——扈耕田
33、一城山水教人醉 只道今朝是盛时
34、《辞赋之都》微刊(总第39期)金谷春晴赋 ——李新建
35、《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0期)大黑河郊野公园赋 ——任秀峰
36、《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1期)清明节赋(以“清明祭祖缅怀先烈”为韵)——常进慧
37、《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2期)清明赋——史忠和(吉林)
38、《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3期)徐福酒赋—— 徐世阳
39、《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4期)赋都洛阳赋——朱 醴(成都)
40、《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5期)春光赋——李清发(山东)
41、《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6期)小站稻赋——于良健
42、《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7期)汲来一斗三春水 邀客同煎谷雨茶
43、《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8期)魏紫别院赋——李平子
44、《辞赋之都》微刊(总第49期)龙门书院赋——扈耕田
45、《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0期)龙福山赋——孙鹏举
46、《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1期)东华禅寺赋——闫鹏
47、《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2期)群芳菊谱赋——周树芳
48、《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3期)清荷赋——李依伦
49、《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4期)独卧树阴观落日,荷花暗自发香清。
50、《辞赋之都》微刊(总第 55期)白马寺赋——李平子
51、《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6期)泾阳赋——张秀东(山东)
52、《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7期)西桥柳岸赋——张恩璞(吉林)
53、《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8期)望榉石赋——李永清
54、《辞赋之都》微刊(总第59期)平生最喜宋唐韵,聊寄豪情云水中
55、《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0期)宁波赋——朱 醴(成都)
56、《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1期)天津晓月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
57、《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2期)不忘初心赋(以“不忘初心信念永恒”为韵)——张秀东(山东)
58、《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3期)信步池塘花径远,新凉一阵送清香。
59、《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4期)李新建先生《天津晓月赋》之质、文、气——孙五郎
60、《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5期)一种清芬元本色,独将恬淡作繁奢
61、紫斑牡丹赋——刘汝斌(山东)·《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6期)
62诸葛武侯赋——(以“诸葛丞相千古忠烈”为韵次用)——闫鹏(陕西)·《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7期)
63、清雅空灵,调谐阳春——读《马寺钟声赋》·扈耕田·《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8期)
64、皇冠赌场赋(以“荷官斗智出千眼尖”为韵)——廖国才(墨尔本)·《辞赋之都》微刊(总第69期)
65、司马相如赋(以“染纸即赋挥毫成文”为韵)——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0期)
66、乾陵赋——朱醴(成都)·《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1期)
67、与先贤同吟一轮月——李新建(洛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2期)
68、七月晨间山行赋——董国根(浙江)·《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3期)
69、青白江桃花诗会赋——徐世阳(江苏)·《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4期)
70、母亲赋——宋政权(山东)·《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5期)
71、几经风雨后,气韵更潇然。——《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6期)
72、洛科赋——李新建(洛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7期)
73、都江堰赋(并序)——周树芳(成都)·《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8期)
74、《读学不可以已记》——闫鹏(陕西汉中)·《辞赋之都》微刊(总第79期)
75、《淄博市植物园赋》——宋朝阳(山东淄博)·《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0期)
76、天地共瞻秋夕月,人间遍唱稔年声。——《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1期)
77、肃州赋(以“神泉出谷玉洞生光”为韵)——常进慧(新疆)·《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2期)
78、知音赋(以“诤心绩驰有朋赏刊”为韵次)——闫鹏(陕西汉中)·《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3期)
79、陶城知青赋(代序)——李新建(洛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4期)
80、碧落萦怀存淡泊,清风入抱洗铅华——《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5期)
81、天尊阁赋(以“天尊古阁津东道圣”为韵次用)——于良健(天津)·《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6期)
82、淇水流碧赋——刘汝斌(山东)·《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7期)
83、邙山晚眺赋(以题为韵次用)——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8期)
84、几处炊烟皆淡墨,一行去雁恰浓霞——《辞赋之都》微刊(总第89期)
85、集安赋——张恩璞(吉林)·《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0期)
86、王村醋赋——宋朝阳(山东淄博)·《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1期)
87、贺南昌辞赋学会成立赋——李依伦(洛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2期)
88、丽辞雅义,文质兼修——李新建先生《金谷春晴赋》浅析兼论辞赋创作·李牧童(湖南)·《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3期)
89、贺南昌辞赋学会成立赋——徐世阳(江苏)·《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4期)
90、午子山赋——闫鹏(陕西汉中)·《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5期)
91、读李新建先生《邙山晚眺赋》随想——李贵明(洛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6期)
92、长夏赋——金恺(内蒙)·《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7期)
93、轻吟微醉千般韵,清雅风姿淡淡妆——《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8期)
94、西楚霸王赋(以“西楚霸王数胜而亡“为韵)·《辞赋之都》微刊(总第99期)
95、风赋——刘汝斌·《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0期)
96、冬赋——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1期)
97、瑞冬赋——金恺·《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2期)
98、阳平关赋(以“名关险隘之地”为韵次用)——闫鹏(陕西汉中)·《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3期)
99、邀梅期作赋,倚槛寄鸣弦——《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4期)
100、大美中国赋(以“弘美中国无与伦比”为韵)——郑洪霞·《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5期)
101、帽饰文化赋——史忠和·《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6期)
102、梦里湖山皆是赋,吟朋笔墨共为春——《辞赋之都》元旦特刊(总第107期)
103、师赋(以“传道授业解惑之能人”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8期)
104、蝴蝶松赋(并序)——宋朝阳·《辞赋之都》微刊(总第109期)
105、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赋——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10期)
106、骆驼祥子赋——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111期)
107、莱州石材赋——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112期)
108、朤朤前程行致远,龘龘龙步梦成真——《辞赋之都》春节特刊(总113期)
109、春赋——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114期)
110、甲辰春节赋(以“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15期)
111、财神赋——宋政权·《辞赋之都》微刊(总116期)
112、肃州赋(以“中国甘肃之酒泉也”为韵次用)——张秀东·《辞赋之都》微刊(总117期)
113、凤堰古梯田赋——任秀峰·《辞赋之都》微刊(总118期)
114、肃州赋——任秀峰·《辞赋之都》微刊(总119期)
115、肃州赋(以肃州精神“开放包容创新实干”为韵)——巫志刚·《辞赋之都》微刊(总120期)
116、安塞腰鼓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21期)
117、春到赋(百字短赋)——廖国才·《辞赋之都》微刊(总122期)
118、肃州赋——时玉维·《辞赋之都》微刊(总123期)
119、赋之浅论——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124期)
120、沧浪书院华诞恭贺赋(以题为韵次用)——于良建·《辞赋之都》微刊(总125期)
121、中国神话之乡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26期)
122、赋赋赋(以“辞赋溯源,古诗之流也”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27期)
123、老年体协赋(以“服务夕阳事业”为韵)——王彦婷·《辞赋之都》微刊(总128期)
124、农民工赋——冯文柱·《辞赋之都》微刊(总129期)
125、琴赋(以“高山流水”次韵)——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30期)
126、牛山赋——宋朝阳·《辞赋之都》微刊(总131期)
127、中山陵赋(以“革命先行”次韵)——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32期)
128、诗从天外咏,赋在耳边吟——《辞赋之都》微刊(总133期)
129、索氏祠堂赋(以“姓高七族宗衍千秋”为韵)——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134期)
130、茶赋(以“茶禅一味”次韵)——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35期)
131、襄垣鼓书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36期)
132、鹤壁赋——时玉维·《辞赋之都》微刊(总137期)
133、上十岭赋——吴鹏飞·《辞赋之都》微刊(总138期)
134、佛都赋——孙继纲·《辞赋之都》微刊(总139期)
135、禅心幻化,开觉释疑——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140期)
136、应县木塔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41期)
137、玉兰花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42期)
138、范公再婚赋(以“白发红妆”为韵)——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143期)
139、呈春赋——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144期)
140、洛人巧借真国色,种下梧桐引凤来——《牡丹专辑》·《辞赋之都》微刊(总145期)
141、沙龙群师评赋赋(以“深夜评赋”为韵次用)——董国根·《辞赋之都》(总146期)
142、举头望明月赋(以题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47期)
143、自强医院赋(以题为韵)——常进慧·《辞赋之都》微刊(总148期)
144、再游成都记(骈文)——胡泽民·《辞赋之都》微刊(总149期)
145、洛阳关林赋(并序)——李贵明·《辞赋之都》微刊(总150期)
146、三水源赋——宋朝阳·《辞赋之都》微刊(总151期)
147、故宫赋(以“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为韵)——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52期)
148、古井贡酒赋——任秀峰·《辞赋之都》微刊(总153期)
149、香溪堡赋(以“香溪古堡,亘地风流”为韵)——张秀东·《辞赋之都》微刊(总154期)
150、台北故宫博物院赋(以“故宫精粹 神州瑰宝”次韵)——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55期)
151、虾仁云吞赋——廖国才·《辞赋之都》微刊(总156期)
152、高考必胜赋以“临及蟾宫,折桂夺魁”——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157期)
153、荷映流溪水,蛙鸣绕稻香——《辞赋之都》微刊(总158期)
154、为洛阳李依伦高考壮行赋(以“蟾宫折桂显耀门庭”为韵)——闫 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59期)
155、王子安序滕王阁赋(以“秋水共长天一色”为韵)——冯德英·《辞赋之都》微刊(总160期)
156、太和殿赋(以“天地太和”次韵)——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61期)
157、永春华侨中学赋——康志煌·《辞赋之都》微刊(总162期)
158、惠州西湖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63期)
159、中国辞赋史(七古)——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64期)
160、赋成喜看浩气生——徐礼军·《辞赋之都》微刊(总165期)
161、姜萍赋(以“天才少女全球十二”为韵次用)——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166期)
162、惠州东坡祠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67期)
163、谢埠寻旧赋—— 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168期)
164、《龙门山色赋》书法作品——李新建撰、李孟渊书·《辞赋之都》微刊(总169期)
165、泉城赋——刘江岳·《辞赋之都》微刊(总170期)
165、一缕清风犹会意,三分醉墨自疏狂——《辞赋之都》微刊(总171期)
166、慰李依伦落孙山赋 (以“虽落孙山志不能坠”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72期)
167、昆明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73期)
168、蟠龙峰赋——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174期)
169、井冈山中学校训赋(以“争作大写之井冈人”为韵)——张秀东·《辞赋之都》微刊(总175期)
170、粤剧赋(以“南粤瑰宝”为韵次用)——廖国才·《辞赋之都》微刊(总176期)
171、盘山赋(依“音诗作美舒英现德”为韵次用)——于良建·《辞赋之都》微刊(总177期)
172、故宫神武门赋(以“宫禁千重”次韵)——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77期)
173、南矶湿地赋——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179期)
174、牡丹香拜师赋——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180期)
175、北京中轴线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81期)
176、太行板山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82期)
177、励志赋——郑洪霞·《辞赋之都》微刊(总183期)
178、月朗水波起,荷塘风送香·《辞赋之都》微刊(总184期)
179、李新建短赋选登(之一)·《辞赋之都》微刊(总185期)
180、李新建短赋选登(之二)·《辞赋之都》微刊(总186期)
181、厚田赋——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187期)
182、荷花赋——王加荣·《辞赋之都》微刊(总188期)
183、曹雪芹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189期)
184、百字赋三篇——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190期)
185、广志山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191期)
186、留侯张子房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192期)
187、遂川县图书馆赋——张胜·《辞赋之都》微刊(总193期)
188、午 门 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94期)
189、璃月赋(以千岩牢固重嶂不移为韵)——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195期)
190、司马子长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196期)
191、处暑赋——田智良·《辞赋之都》微刊(总197期)
192、三希堂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198期)
193、兰州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199期)
194、文昌阁赋——闫鹏·《辞赋之都》微刊(总200期)
195、酒泉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01期)
196、秋情赋——于良建·《辞赋之都》微刊(总202期)
197、魏紫姚黄香盛世,周魂汉韵起薰风·《辞赋之都》微刊(总203期)
198、军机处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04期)
199、枸杞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05期)
200、夏炎赋——任秀峰·《辞赋之都》微刊(总206期)
201、甘南赋——李德全·《辞赋之都》微刊(总207期)
202、诗词习作体会赋——张国玉·《辞赋之都》微刊(总208期)
203、金秋赋——史忠和·《辞赋之都》微刊(总209期)
204、文化辞源赋——闫 鹏·《辞赋之都》微刊(总210期)
205、故宫角楼赋 ——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11期)
206、凉州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12期)
207、老屋场观日出赋——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213期)
208、山川天意满,江海气凌云·《辞赋之都》中秋主题专刊(总214期)
209、中秋赋——于良建·《辞赋之都》微刊(总215期)
210、中秋赋——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16期)
211、人民公园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17期)
212、双夏赋——廖国才·《辞赋之都》微刊(总218期)
212、御门听政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19期)
213、崂山道士赋——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20期)
214、天水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21期)
215、恒顺官酱园赋——李学文·《辞赋之都》微刊(总222期)
216、中国农民丰收节赋——王彦婷·《辞赋之都》微刊(总223期)
217、公兴赋——王加荣·《辞赋之都》微刊(总224期)
218、凤城赋——藏玉华·《辞赋之都》微刊(总225期)
219、青岛赋——杜先刚·《辞赋之都》微刊(总226期)
220、双峰赋——李学文·《辞赋之都》微刊(总227期)
221、盐城赋——张正华·《辞赋之都》微刊(总228期)
222、星移物换开云景,绿水青山处处春·《辞赋之都》微刊(总229期)
223、锦州赋——郑素洁·《辞赋之都》微刊(总230期)
223、醴陵赋——余明桂·《辞赋之都》微刊(总231期)
224、增城荔枝赋——毕桂凤·《辞赋之都》微刊(总232期)
225、回家酱酒赋——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233期)
226、左太冲作三都赋赋——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234期)
227、秋逝赋——张明凤·《辞赋之都》微刊(总235期)
228、蠡州赋——刘国庆·《辞赋之都》微刊(总236期)
229、常德赋——杨光荣·《辞赋之都》微刊(总237期)
230、芍药赋——张国玉·《辞赋之都》微刊(总238期)
231、小赋三篇——吴鹏飞·《辞赋之都》微刊(总239期)
232、秋风赋——杜先刚·《辞赋之都》微刊(总240期)
233、万寿宫赋——邱建荣·《辞赋之都》微刊(总241期)
234、白云山赋——孙鹏举·《辞赋之都》微刊(总242期)
235、峨嵋山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43期)
236、萍水赋——李武·《辞赋之都》微刊(总244期)
237、墦间乞余赋——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45期)
238、萌山文昌阁赋——宋朝阳·《辞赋之都》微刊(总246期)
239、群岳如燃耀碧穹,流烟飞瀑煮长虹——《辞赋之都》微刊(总247期)
240、参加掬心书院辞赋研习班之感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48期)
241、潞州观音堂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49期)
242、济水赋——况继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50期)
243、水泊梁山赋——侯 铭·《辞赋之都》微刊(总251期)
243、杜甫奔川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52期)
244、遂川赋——张胜·《辞赋之都》微刊(总253期)
245、武都姚寨沟景区赋——王传明·《辞赋之都》微刊(总254期)
246、泰山赋——况继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55期)
247、白雪赋——金恺·《辞赋之都》微刊(总256期)
248、柿红枝上挂,菊艳陌头开——《辞赋之都》微刊(总257期)
249、双峰赋——朱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58期)
250、卸甲庵凤凰山古寺赋——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259期)
251、李新建先生《自赋》鉴赏——刘小矛·《辞赋之都》微刊(总260期)
252、五都赋——冷为峰·《辞赋之都》微刊(总261期)
253、镇江赋——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262期)
254、李新建先生《牡丹香拜师赋》赏析——刘小矛·《辞赋之都》微刊(总263期)
255、流溪河公园赋——吴鹏飞·《辞赋之都》微刊(总264期)
256、悼叶嘉莹赋——徐世阳·《辞赋之都》微刊(总265期)
257、一元复始梅花笑,数九骚文律韵裁——《辞赋之都》元旦特刊(总266期)
258、七里烟波赋——于良建·《辞赋之都》元旦特刊(总267期)
259、许结先生《栖霞山赋》品赏——刘小矛·《辞赋之都》微刊(总268期)
260、广东好人赋——胡泽民·《辞赋之都》微刊(总269期)
261、扎鲁特旗赋——张国玉·《辞赋之都》微刊(总270期)
262、鹿鸣迎春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71期)
263、仰山殿赋——余明桂·《辞赋之都》微刊(总272期)
264、华山赋——况继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73期)
265、披沙拣金赋——李依伦·《辞赋之都》微刊(总274期)
266、遇逆旅小子赋——董国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75期)
267、灵蛇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76期)
268、鄱阳湖赋——史忠和·《辞赋之都》微刊(总277期)
269、睛点龙飞辞旧岁,珠还蛇舞庆新春——《辞赋之都》2025年春节特刊(总278期)
270、拜谒出生地赋——王彦婷·《辞赋之都》微刊(总279期)
271、短赋两则——徐世阳·《辞赋之都》微刊(总280期)
272、留驾水库赋——叶松梅·《辞赋之都》微刊(总281期)
273、短赋三篇——吴鹏飞·《辞赋之都》微刊(总282期)
274、三峡红叶赋——刘小矛·《辞赋之都》微刊(总283期)
275、灯火上党赋——崔书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84期)
276、乙巳元宵赋——史忠和·《辞赋之都》微刊(总285期)
277、宁河赋——于良建·《辞赋之都》微刊(总286期)
278、辞赋难舍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87期)
279、逍遥赋——郭俊义·《辞赋之都》微刊(总288期)
280、衡山赋——况继林·《辞赋之都》微刊(总289期)
281、石 炭 井 赋——聂朋群·《辞赋之都》微刊(总290期)
282、梅花已是三春早,柳叶初临二月新——《辞赋之都》微刊(总291期)
283、四川赋——朱 醴·《辞赋之都》微刊(总292期)
283、天下第一牡丹赋——曾宜华·《辞赋之都》微刊(总293期)
284、黟县南屏赋——潘保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94期)
285、石林雪霁赋——李新建·《辞赋之都》微刊(总第295期)
286、沁源赋——李学文·《辞赋之都》微刊(总第296期)
287、乙巳年偃南薛氏祭祖文——潘二焕·《辞赋之都》微刊(总297期)
288、黟县南屏采风赋——潘保根·《辞赋之都》微刊(总298期)
289、竹赋——徐世阳·《辞赋之都》微刊(总29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