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刚过,朋友圈里热闹得像赶集似的,满眼都是《蛟龙行动特别版》的赞叹声。我本想着,这片子春节那会儿没排上场次,错过了也就算了,心头那点遗憾,埋在角落慢慢淡下去罢。谁曾想,风声一出,说是重制了特别版,我心里这根弦又被拨得紧紧的,索性不等人劝,掏钱买了点映票。
走出影院时,夜风透着凉,可心底那股子热乎劲儿,像一团火烧得正旺。我只想说,等了半年,这趟值了。
说实话,我并非什么铁杆军迷,可看完电影,那份震撼、那份酣畅,怕是和大多数观众别无二致。朋友圈里有人喊“热血沸腾”,有人直呼“燃到炸裂”,更有些原本犹疑观望的人,竟也被这次特别版俘了心。
展开剩余82%这倒是新鲜——从春节档的质疑声,到如今点映后的口碑反转,这世间少有这样的戏码。究其缘由,细细想来,大概有三点。
其一,节奏紧了,故事更猛了。
特别版的片长从146分钟缩到130分钟,可那可不是简单的剪刀活儿。开场没有半点拖沓,铺垫全去掉,直接让你一脚踏进战场:深海、潜艇、敌方探测器,危机扑面而来,仿佛一头巨兽瞬间张开了血盆大口。跟随蛟龙小队潜入冰冷海域,屏息之间,紧张得能让人攥紧拳头。
剧情也因此更利落,主线清晰,情节像刀刃一样干脆凌厉,没有半点水分。蛟龙突击队与“龙鲸号”核潜艇并肩,硬碰外敌,一波紧接一波,让人连上厕所的心思都生不出来。
其二,画面提了档次,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48帧高帧率的技术一上,画面像是被擦亮了一般。春节档时有人抱怨水下戏昏暗,人物都分不清。可如今,海水的流动、光线的折射、子弹穿梭的轨迹,全都明明白白。子弹破水、手雷碎裂的瞬间,清晰得近乎刺眼,拳头击打的肌肉波动,汗珠飞溅的弧线,叫人连呼吸都不敢深一口。
尤其那场核潜艇深海追击,光影交错,声浪压耳,仿佛你我就困在那钢铁巨兽之中,跟着蛟龙小队一起冲锋陷阵。这种沉浸感,足以让人重新认识什么叫军事动作片。
其三,人有了血肉,蛟龙真正成了主角。
这次,蛟龙小队不再只是背景。特写镜头一帧帧锁住他们的神情,眉眼间那份决绝与悲壮,直抵人心。删去冗余的支线,每个人的行动、分工都清晰明了——谁狙击,谁掩护,谁突击,专业素养尽显无遗。
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虽不是戏份最多的角色,可那条弧光之路却最完整。高清画面与紧凑节奏,把声呐兵的职责与重压刻得入骨入心。战场上的汗水、海水与血迹混在一起,那是军人独有的坚毅,也是兄弟之间无法言说的战友情。
这一切加起来,让这部影片有了脱胎换骨的质感。春节档错过的遗憾,如今都能补回来了。半年时间,片方听取意见、打磨细节,这份耐心与诚意,实在值得一声佩服。
世道浮躁,人心浮沉,可总有人愿意静下心,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蛟龙行动特别版》便是这样一番心血。看完电影,我只想祝愿——愿每一份执着都能得到回响,愿我们在各自的深海中,也能勇敢出击,终归破浪前行。
发布于:山西省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