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美国“Military Watch”称:中国海军会因为歼 - 35 的服役而步入隐身时代。
同时也会成为 F-35最强大的对手!
原因则是因为歼 - 35 的核心技术大多脱胎于歼 - 20,以至于成本远低于其他五代机。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苏双机模式冷战末期,美苏在航空领域的较量从未停歇,经过多年摸索,各自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双机发展模式。
美国一心想维护全球霸权,苏联则更看重本土防御和势力范围的巩固,不同的需求催生出相似却又有别的装备体系。
美国让 F-15 这款重型机挑起夺取制空权的大梁,它性能顶尖,代表着当时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展开剩余91%而 F-16 作为中型机,凭借超高的性价比批量生产,既补充了战机数量,又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苏联的情况也类似,苏 - 27 和美国的 F-15 一样,肩负着核心的制空任务,米格 - 29 则和 F-16 对应,承担起数量补充和出口的角色。
这种轻重搭配的双机模式,巧妙地平衡了战斗力、成本和装备规模,在当时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到了 90 年代,美国打算延续这种成功,先后启动了 F-22 和 F-35 项目。
其中,F-22 定位高端重型隐身战机,专心争夺制空权,而F-35 则是中型多用途隐身机,想着能够满足三军和盟友的各种需求。
可谁也没想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对安全形势判断失误,一门心思削减军费,再加上一些军工利益集团为了让 F-35 项目赚大钱,一个劲儿地推波助澜,结果 F-22A 只生产了 187 架就匆匆停产了。
这一停,美军可就麻烦了。
F-35 虽然靠着先进的传感器和软件有了些特别的本事,也带来了不少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但实战中问题不断。
就单拿F-35I 突袭伊朗时,航程压根够不到目标,加油机又紧缺,只能让 F-15I 冒险支援。之后美军给它加了隐身副油箱,可这么做,隐身性能和机动性都受了影响,实在是左右为难,没什么好办法。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重型机在航程、升级潜力和雷达功率这些方面的优势,可不是轻易能替代的,难怪美军这几年宁愿花大价钱,也要给 F-22A 升级。
只是,俄罗斯的路数和美国不太一样。
从苏 - 30 到苏 - 35,一款款重型机接连量产服役,成了俄罗斯空中力量的顶梁柱。
可在俄乌战争里,俄罗斯空天军却犯了难,战斗机数量太少,想全方位掌控空域根本做不到。
这也暴露了重型机的短板,性能是好,可造价和使用成本太高,装备数量上不去。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俄罗斯只好决定升级采购米格 - 35 这种中型机,好让装备结构更合理些。
中国五代机而中国的歼 - 20,可以说在全球五代机的赛场上,它的隐身性能堪称一绝!
就单说它的菱形机头配上 S 形进气道,再加上先进的 “变色龙” 涂层,把雷达反射面积控制在 0.01 到 0.05 平方米,在空中就像个隐形的猎手。航电系统更是厉害,采用高度集成的 “宝石台” 式开放式架构,传感器能 “即插即用”,雷达用了氮化镓 T/R 组件和碳化硅衬底,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算法也都是最新的,探测距离远得很,电子对抗和多目标跟踪能力更是没得说。
机动性方面,复杂精妙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让它在超音速和亚音速状态下都身手矫健,飞行员得扛住 10 秒左右的 9G 过载,这可不是一般战机做得到的。
这么一看,歼 - 20 在国际五代机领域的领先地位,那是实打实的。
不过,歼 - 20 的本事还没能完全施展出来,这跟咱们在预警机、加油机这些辅助战机上的短板脱不了干系。
执行远距离任务时,加油机数量不够、性能跟不上,歼 - 20 的作战半径就被死死限制住;预警机在信息处理和探测范围上差点意思,也让歼 - 20 没法全面掌握战场态势。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大概等到2030年,这些辅助领域肯定会升级换代,到时候歼 - 20 系列肯定会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至于歼 - 35A ,虽然性能比歼 - 20 稍逊一筹,但对中国空军来说,地位同样重要。
尤其是航母舰载机上的歼 - 35A,为了可以上舰,设计师还单独为其设计了一款可折叠的机翼。
届时它就可以凭着隐身性能和空战能力,在航母编队的防空圈外抢夺制空权,给编队筑起一道坚固的空中防线。
歼 - 35 的困境与机遇另外,歼 - 35 从一出生就自带光环,如今虽然已经开始量产服役,但生存危机也如影随形。
按照现在的规划,它的主力服役期可能只有短短五年,从 2025 年到 2030 年。
为啥这么短?
因为预计 2030 年,更先进的歼 - 50 就要服役了。
这还得从以前说起,中航工业早年底子薄,在五代机研发的关键时候,根本没法同时承担两款五代机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所以,直到歼 - 20 开始小规模量产后,歼 - 35 才正式立项,它的首飞时间比歼 - 20 晚了整整十年。
虽然歼 - 35 创下了五代机的最快试飞纪录,2021 年 10 月首飞,不到四年就实现量产交付,可这十年的差距,哪是这么容易就能补上的。但话说回来,歼 - 35 也不是没优势。它站在歼 - 20 的肩膀上,共享了不少成熟技术,研发成本和试飞风险都降了不少。
而且它自身的设计也很有针对性,就说那可折叠机翼,就是为航母应用特意准备的。
只是,眼看着歼 - 50 就要来了,未来五年,歼 - 35 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挥最大价值,怎么在海空军的装备体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结语其实,歼 - 35 的未来,或许可以学学美国的 F-16。
美军早就不买 F-16 了,可它的生产线到现在还转得欢,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海外订单。
现在全球能用上五代机的国家没几个,市场需求大得很。
等到 2030 年,咱们国内就会列装歼 - 36 和歼 - 50 了,出于战略考虑,六代机暂时不会出口。
而歼 - 35 造价低,性能又不错,优势很明显。
到那时候,歼 - 36 和歼 - 50 主要供国内使用,歼 - 20 慢慢停产,歼 - 35 就可以全力投入出口市场,在国际军贸市场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歼 - 35,这一路上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但不管怎样,它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而它的未来,也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中华网:歼-35量产型曝光 年产量会破百吗 加速现代化进程发布于:河南省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