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先取个人养老金来应急?不是谣言,真有这事——从9月1日开始,政策把个人养老金的“门缝”掰开了,而且不是小缝,是能撑把伞那种。
想象一个画面:深夜医院走廊的灯冷得发亮,家属手里攥着一摞发票,账单像山一样压过来;另一头有人失业几个月,钱包里只剩几张公交卡,不敢打开发现的余额;还有人靠最低生活保障过日子,本就紧巴巴。面对这些现实,政策这次把长期躺在账户里的个人养老金开了三条应急通道,让它在关键时刻能变成真金白银的备用金。
① 什么情况能领?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文,把可领取情形从原来的3类扩展到6类。新增的三类是:重大医疗支出——申请日前12个月内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经基本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上一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就业受挫——申请日前2年内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满12个月的;民政救助兜底——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群体。原来到龄领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定居等三类仍保留。灵活性明显增强。
② 怎么操作更方便?不必只跑开户行,现在还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等全国统一线上入口办理,也可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提交。你提交材料后,社保核验,平台流转,银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把钱打到你的社保卡银行账户。各地在税收执行上可能有差别,银行会代扣代缴,建议以地方通知为准,记账清楚,别留日后补税的麻烦。
两点容易被忽视:可以按月分次领取,也可以一次性提取;如果因特殊情形提前领取,之后继续缴费,账户会恢复缴存状态,但要再次满足条件才能再次领取。别把它当成随手可用的零花钱——像救命药箱一样,没到急病别揭盖子。
各部门正在打通信息平台,尽量少跑腿、少递材料,但大家仍需把能证明困难的票据提前准备好,别等着被催补材料耽误事儿。眼下正值8月底,建议尽快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掌上12333核验账号,确认社保卡与开户银行绑定一致,别把第一天的高峰期当成自己的“社保闯关日”。
把这次调整放在更大的视角看,它并不是把个人养老金变成想取就取的自来水龙头,而是家里装了个应急阀门:不改变长期养老属性,却能在大病、失业或最低保障困境时拉下一根救命绳。制度有了温度,也有了底线。
个人养老金像家里那罐红酒,平时为晚年慢慢陈酿;遇到火急的坏账单,政府允许你倒几杯应急,但别把整瓶拿去开派对。你准备好应对突发时刻了吗?现在就去核对账号、留好票据,把这把应急锁随时挂上钥匙。
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