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1 日,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扔出一个“重磅炸弹”,宣布对也门胡塞武装及其全球关系网实施所谓“最大规模”制裁,一口气点了 32 个个人和实体、4 艘船的名,其中竟有 7 家中国公司和 1 个中国个人。 这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广泛关注,美国为何制裁中企?中方又将如何应对?
美国此次制裁动静不小。 被制裁对象分布广泛,从也门、伊朗,一路到中国和阿联酋。 那 7 家中国公司,分布在山西、广州、深圳、湖北、义乌等地,业务五花八门,涉及无人机、航运、化工等。 美国给这些中企扣上“支持胡塞武装”的帽子,给出的理由听起来“煞有介事”。
他们声称这些公司可能帮胡塞走私军民两用物品,搞假航运文件,还绕过中国的出口规定。美国点名说有些公司直接跟胡塞的人接头,帮他们搞到制造导弹、炸药需要的化学材料。 此外,美国还称这些关系网帮胡塞搞钱、走私、买武器,关键环节就在中国,靠采购员、空壳公司、航运公司和各种供应商来运作。
美国财政部在声明里还亮出了所谓的“证据”,像交易流水、物流单据、货运记录之类的。 虽说没把全部情报来源公开,但就是想给人一种“我不是随便抓人,是有证据的”的感觉。 而美国这么做的理由,归结到红海的安全问题上。
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显示,从 2025 年开始,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的次数比去年多了 30%。 美国就揪住这一点,把它包装成“全球航运安全”问题,然后堂而皇之地实施制裁,还连带把第三方也“收拾”了。
红海局势确实紧张。 从去年 10 月份新一轮巴以冲突开始,也门胡塞武装就经常袭击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等海域“跟以色列有关”的船只。 最近,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更是猛烈,三天之内搞了三次袭击,而且每次都有成果。当地时间 9 月 9 号傍晚,也门胡塞武装的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又发声明,详细说了当天两次军事行动的细节。
美国这一制裁,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国家马上表态支持,他们觉得制裁能帮着控制胡塞对红海航运安全的威胁。 以色列也跟着谴责胡塞用无人机、导弹袭击商船,还认为美国的行动“及时而且必要”。
伊朗和叙利亚这些国家就不乐意了,强烈批评美国“搞单边打压”,觉得这加剧了也门的人道危机。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也发声,指出严格的金融和物流制裁可能会让也门的粮食、医疗物资进不来,老百姓的日子会更难过。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方迅速做出反应。 9 月 12 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用强硬的话语批评了美国。 林剑明确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动不动就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外交部强调,美国不能把自己国家的法律强加给别的国家的公司和个人,直言美国“管太宽了”,还着重说明中国公司都是合法合规经营的。
9 月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已经开始对涉案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合规性调查,还跟外交、公安等部门一起进行核查。 商务部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反对任何公司、组织或个人通过非法渠道把敏感物资转移到国外,坚决维护国家形象和合法企业的利益。
美国这次制裁,在国际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就以“长臂管辖”的名义,对很多国家的企业实施制裁。 中国外交部和很多国际法专家都认为,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国家的法律用到别的国家。 9 月份,很多国际组织和律师协会都重申,单边制裁违反联合国宪章,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
有分析指出,美国这次制裁的时间点很微妙。 当下,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连任,对胡塞态度强硬能争取国内犹太选民和军工企业的支持。 同时,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些年有所下降,通过制裁来展示实力也是给地区盟友一个信号。
对中国公司来说,上了制裁名单就意味着诸多麻烦。 没办法进入美国市场,跟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海外账户可能会被冻结,美元交易会被阻断,跟国际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可能要完。 虽然中国公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上诉,但这个过程一般都很长而且花钱。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 9 月 13 号的表态很有分量,他说,“航运安全的问题,应该靠对话解决,而不是靠单边制裁”。 这句话不是站队,而是提醒大家别把全球治理变成某个国家的私事。 这场制裁风波不会马上结束,但它已经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全球治理,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
中国可能会考虑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美国。 过去十年,中国在 WTO 就美国的单边制裁措施起诉过很多次,还赢了一些。同时,中国也在加快建立自己的应对体系,包括推出《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和不断完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为被制裁的企业提供法律帮助。
地缘政治紧张对全球经贸关系有着实实在在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美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在夹缝里求生存。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合规经营意识,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走得稳。
#热问计划#
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