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山庐阜郁长望,林隙依稀漏日光。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一句宋诗,半卷航海史。苏轼笔下‘占城早稻’的翩然而至,正是中国古代航海文明交流的生动注脚——一粒稻种穿越海洋,背后是中国人数千年向海而行的壮阔征程。”
承接着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融,中国造船史早在八千年前已启航。跨湖桥的独木舟是中国先民探索水域的初始见证;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队列扬帆西洋。帆影蔽日、宝船巍峨,标志着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曾屹立于世界之巅。
拆条中
时光流转,近代中国历经沧桑,造船业虽暂别辉煌,但匠心如锚,在沉默中蓄力。
进入新世纪,中国船舶工业迎来涅槃重生。“奋斗者”号深潜万米、“雪龙2”号探极破冰,彰显中国正向深海、远洋科技的新高峰全力攀登。
展开剩余53%国产航母劈波斩浪,大型LNG船穿行极寒,“爱达·魔都号”豪华邮轮扬帆运营——摘取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标志着中国重回世界造船第一梯队。
中国船舶业的崛起,不仅体现于技术突破,更映射于全球市场的信任。尽管面临外部遏制,以地中海航运公司为代表的全球主要航运巨头仍坚定选择中国制造。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居全球第一,连续15年领跑世界。
从古代泉州、广州千帆竞发的盛景,到今天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智能化与绿色转型,中国正以“效率革命”贡献全球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
海浪依旧,帆影换新。中国船舶业的征程,早已超越器物本身,成为文明互鉴、技术共享的桥梁。中欧班列如钢铁驼队横贯大陆,无人驾驶货车驰骋于泰国码头,中柬“鱼米走廊”推动农业现代化……从海洋到陆地,中国正以科技与合作绘制出一幅联通世界的图景。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从海洋到星空,中国科技与造船伟业同频共振。每一次深潜、每一次远航,是向海图强的永恒渴望与坚定决心。
寻踪两万里,贯通古今,直向未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策划/作者:赵环宇)
发布于:北京市富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